中国绿化网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 中国绿化网 > 服务项目 >

中国绿化网 暑期档几乎全军覆灭,谁的锅?

发布日期:2024-10-06 07:02    点击次数:108

暑期档几乎全军覆灭中国绿化网,谁的锅?

距离暑假结束还有十来天,看来暑期档票房突破百亿不是问题。问题是,和去年暑期档206亿的票房相比,今年直接腰斩。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很多人认为是奥运会抢了暑期档电影的风头。奥运会的确夺走了不少关注度,但电影票房腰斩这么重的锅,奥运会可背不动。

甚至对暑期档票房来说,奥运会还有所贡献。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奥运会影院直播总票房达到244.2万元。

所以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得从电影自身去找。

奥运会对票房影响有限

必须承认,巴黎奥运会的关注度远超东京。这首先得益于奥运会开幕式的前卫大胆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央视收视数据显示,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相比东京奥运会提升85%。

这之后,微博热搜也被奥运会相关话题霸榜,想找文娱相关的话题你恐怕得多翻几页。尤其是“饭圈入侵”的话题出来后,把更多的年轻人卷了进来。

但这是不是就可以得出奥运会影响暑期档票房这个结论呢?恐怕不能。

考察奥运会的举办有没有影响暑期档票房,咱们不能光看这一届奥运会,还需要考察更多的奥运年暑期档票房和它前后年份票房的对比。

猫眼专业版数据给出了从2011年到2023年这12年来的暑期档票房数据。在这12年里,我们经历了伦敦、里约、东京三届奥运会。

前后做个对比可以看出,2012、2016、2021这三个奥运年的暑期档票房,与前一年相比或提升,或基本持平。

当然有一个要素不能忽略,从2011年以来,中国电影票房始终呈现上升趋势。所以奥运年暑期档电影票房与前一年相比没有明显提升,多少意味着奥运会的举办还是拉了电影票房的后腿。

但是像今年这种票房腰斩的局面,这绝对不是奥运会能办到的。所以,奥运会对于暑期档票房即便有影响,这影响恐怕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想看电影的人不在乎舆情

关于暑期档票房不利,还有一种说法是,对影片负面的评价影响了票房。

有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就谈到:“‘富人演我们,还让我们花钱去看自己’这种脑洞大开的奇葩角度,一旦形成了发酵,影片基本就很难翻身了。近年来行业为了让角色更接地气,纷纷都在寻找底层的视角,按照评论这种说法,这条路完全行不通了,以后演员只有演富人这一条路了。”

我们暂且不对“富人演我们,还让我们花钱去看自己”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做出评价,也不讨论是不是做出负面评价的都是水军。

咱们就单看负面评价影响票房这件事,它在实际情况中就站不住脚。

反驳一件事,举出一个反例就够了。今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是贾玲的《热辣滚烫》,累计总票房为34.6亿。

但是大家还记得当时网络上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吗?我帮大家回忆一下。

点开那些知乎回答,里面的言论真是要多恶毒有多恶毒,但是因为打着评论影视作品的旗号,你还真拿他们没辙。

有些甚至连电影都没看过的键盘侠,就这么在网上肆无忌惮地攻击着一个身体力行蜕变成长的女性导演。

和贾玲当时所遭遇的负面舆情相比,暑期档电影挨的这两句骂,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但是,无论是基于影片内容的负面评价还是纯属发泄的言语攻击,都没有影响贾玲的电影票房登顶春节档。

还有今年的暑期档电影,被扣上“富人演我们,还让我们花钱去看自己”帽子的不只是徐峥的《逆行人生》,还有沈腾、马丽的《抓娃娃》。

可是你看《抓娃娃》那个票房,占据了暑期档票房差不多三分之一。

相反,今年暑期档陈思诚推出的电影《解密》到目前为止票房不算出色,但你说舆论上对这部电影有什么如浪潮般的负面评价吗?基本没有。

挨骂的电影成了票房冠军,没挨骂的电影票房反而不高,那你说电影票房和负面舆情能构成强因果关系吗?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电影票房呢?我想还是电影的质量本身和电影观众的构成。

得“普通观众”者得天下

电影票房的好坏,说到底还是由电影本身的质量或者说题材决定的。而在中国电影市场,题材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甚至要超过电影质量本身。

其实观察奥运会的收视率也能够找到同样的规律。和电影分为普通观众和资深影迷一样,体育比赛也分为普通观众和资深体育迷。双方对于体育比赛的关注程度和角度完全不一样。

奥运期间,我和我媳妇的一段对话刚好能说明体育迷和普通观众的区别:

“樊振东比赛不是结束了吗?咋还看呢?”

“我在看网球男单决赛。”

“咋的网球男单也有中国选手啊?”

“没有,但是有伟大的德约科维奇。”

央视统计的巴黎奥运会各单项比赛收视率,前十名基本上被乒乓球和跳水垄断了。这正是普通观众喜闻乐见的项目。这就意味着,为央视贡献收视率的,并不是资深体育迷,而是普通观众。

我们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换成暑期档电影,就很明白了:决定票房多少以及如何分配的,不是资深影迷,而是普通观众。

普通观众愿意看什么电影,什么电影就能获得优异的票房。回顾近几年来票房大爆的电影,基本上就是这么几个类型:大片,比如《长津湖》和《流浪地球》;悬疑片,比如“唐探系列”;喜剧片,比如沈腾、贾玲的电影。

具体看一下2023年暑期档票房前3名的电影:《孤注一掷》35.26亿元,《消失的她》35.23亿元,《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24.81亿元。两部悬疑剧,一部古装大片。

再看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前两名是喜剧片《抓娃娃》和悬疑片《默杀》,仍然符合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规律。

反倒是两个票房主力军陈思诚和徐峥,这一次并没有拿出他们更为擅长的悬疑片和喜剧片,一个选择追求艺术,一个选择关注现实。

这二位的“反水”可以说是导致今年暑期档票房拉胯的重要原因。让本来预计三足鼎立的局面变成了《抓娃娃》一枝独秀。

所有人都在抢“普通观众”

就像我在关于陈思诚的那篇文章里所谈到的,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中流砥柱,是那些不怎么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普通观众。

他们一年到头,可能只在春节、暑假、十一、跨年这几个档期走进影院,至于选择影片的标准,一个看题材,一个看话题度。

是自己想看的题材,比如喜剧、悬疑,就会选择观看,否则即便是陈思诚的电影,观众们也兴趣缺缺。

这种选择直接影响了票房的上限,2023年暑期档之所以票房成绩优异,就是因为观众喜欢的题材扎堆。

讨论度高的电影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去观看,比如电影《孤注一掷》和《消失的她》就在上映时掀起了超高的讨论度。结果就形成了赢者通吃的局面。

所以,要想赢得高票房,就必须努力取悦普通观众。就像一位业内人士所言:“1亿票房的门槛在于话题度,5亿票房的门槛在于能否吸引一二线城市观众,若想达到10亿以上的数量必须要靠下沉市场。”

然而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这个所谓“下沉市场”也呈现出萎缩的趋势。因为有太多的娱乐方式在竞争这个市场。

二倍速弹幕电视剧、短视频、手机游戏……这些能够即时满足观众欲望的娱乐方式已经成为电影强有力的竞争者。

而且随着大片越看越多,观众的胃口也越吊越高。好莱坞大片的遭遇已经证明,不是话题度口碑超高的电影,无法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

对于那些吸引力不高的电影,观众又为什么要掏钱买票而不是等电影下线在视频网站上免费看呢?

所以,真正导致暑期档票房成绩不佳的原因,既不是奥运会的分流,也不是负面舆情的影响。而恰恰是电影本身已经无法将普通观众吸引进电影院。

就像我始终强调的,中国电影市场真正匮乏的是优秀的“产品经理”。正是他们所打造的优秀的商业片,将普通观众吸引到电影院中来,然后进一步培养起人们的观影习惯。

试想一下中国绿化网,如果陈思诚和徐峥在今年暑期档推出的是悬疑片和喜剧片,票房还会这么惨淡吗?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